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正文
作者:李小红 ISBN:978-7-5621-9557-3 出版日期:2019-10月 购买链接

分享

在线客服

图书详情

内容简介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是世界各国高校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社会责任。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教学学术水平以保障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议题。基于此,《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研究》理论上明晰教学学术理论框架,阐释教学学术的评价标准和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理论意涵。实践生采用采质化个案研究方法,从学术要素的视角,调查了我国某省(自治区)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现状,发现大学教师在教学学术的知识生成、研究反思、表达交流和制度保障方面的实然状态并运用场域动力学理论分析影响因素。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发展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路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研究》对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代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李小红,女,广西大学副教授,毕业于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访问学者。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为主题,近年来累计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参与加拿大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拿大-中国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等国际合作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擅长于质化研究和叙事探究。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凸显
(二)高校教学原生功能回归的需求
(三)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
二、学术的概念解析
(一)学术之本:学术的内涵释义
(二)学术之魂:学术的价值追求
(三)学术之髓:学术的核心构成
(四)学术之度:学术的衡量标准
三、教学学术的历史渊源
(一)教学学术的实践背景
(二)教学学术的理论渊源?
(三)教学学术的价值诉求
四、教学学术的理论意蕴
(一)教学成为学术的分析
(二)教学学术的内涵剖析
(三)教学学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学术的评价标准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I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三)研究资料的分析
(四)研究的效度与伦理性保证

第一章 教学学术研究的文献回顾
一、教学学术的国外研究
(一)教学学术的理论建构
(二)教学学术的实践路径
(三)教学学术研究的现实困境
(四)教学学术研究的未来之路
二、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研究
(一)教学学术研究的进展
(二)教学学术研究的问题
(三)教学学术研究的展望

第二章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理论分析
一、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知识生成
(一)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知识生成的理论基础
(二)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知识生成的理论途径
二、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研究反思
(一)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
(二)大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三)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
三、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表达交流
(一)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的公开与评价
(三)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共享
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制度保障
(一)大学教学学术的组织机构保障
……
第三章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实践观照
第四章 影响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五章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路径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前言/序言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是世界各国高校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社会责任。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教学学术水平以保障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基于此,本书着力于探讨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发展问题。
  本书宏观上明晰了教学学术理论框架。研究者主要梳理了教学学术兴起的历史渊源,阐明了教学学术的价值诉求,剖析了教学学术的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阐释了教学学术的评价标准和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理论意涵。通过分析,逐渐厘清了我们四方面的认识:其一,教学学术既是一种教学水平,又是一种学术类型。作为教学水平,它意味着大学教师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和教育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究反思,与学生互动,使教学相长。作为学术类型,它意味着大学教师具有研究者的素质,掌握本科专业的学术前沿动态,具备专业精神,能运用学术尺度评价教学。其二,教学学术不仅强调教师个体从事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更强调“教学共同体(Teaching community)”或者“共同财富(Common property)”的重要性。大学教师的教学应该公开化,能够被教学共同体成员评价以便改进,应该在学者共同体中进行交流和共享,为其他同行的教学提供借鉴。其三,教学学术不仅是一次学术性的教学或者一项研究,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学校组织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其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主要是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知识生成、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研究反思、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表达交流和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制度保障四方面的发展。
  本书微观上选择质化个案研究,主要以观察法和访谈法作为具体的研究方法,调查了我国某省(自治区)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现状。通过调查,笔者得出了如下结果:
  其一,教学内容是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核心知识,大学教师通过公共教学知识学习、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及课堂教学研究三个途径学习和建构特定的教学内容。三者之中,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
  其二,大学教师的研究反思主要分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对教学反思的转化两类。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大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主要来源于外部支持的教学改革项目,且以随机性研究居多,系统性研究较少。在教学反思转化方面,大学教师的经验性反思居多,批判性反思较少。
  其三,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表达与交流指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技艺展现、课堂教学的公开与评价、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达与共享。高校教师中的“个人主义”文化影响着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公开与评价,教师们之间自主合作交流进行听课、评课的文化氛围还没有形成。大学教师没有撰写教学总结、发表教学论文的主动性,主要是为了评职称而撰写、发表教学论文。大学教师在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下共享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研究。外部的政策激励在促使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表达交流方面作用显著。
  其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制度保障涉及教学学术的组织机构保障、文本规范保障、交流平台保障。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教学学术发展的组织机构保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和新人职教师导师制度是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文本规范保障,教学研讨会和各类公开课是教学学术的交流平台保障。适应教师的需要,落实组织机构保障措施、改革文本规范、加强交流平台保障、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机构制度保障需要改进之处。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书从观念、理论和制度三方面分析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动力欠缺的原因。首先,在教师观念方面,在大学教学回报的期待落差、教学研究的责任推诿、教学经验的意义迷茫的影响下,大学教师研究教学的动力被削弱。其次,在理论方面,大学教学理论创新不足,非师范背景的教师教学理论基础薄弱,教学研究方向不明,教学研究方法欠缺;大学教学学术自身理论不成熟、大学教学学术的内涵和评价标准不清晰、大学教学学术实施方法体系的不健全,阻碍了教学学术的发展。再次,在制度方面,大学教师教学自主性的缺乏抑制了大学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大学学术建制中的教学卑微阻滞了其之于教师的应有回报,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中的教学“低位”分散了教师研究教学的兴趣,大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的缺陷消解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外部力量。
  结合教学学术的分析框架,借鉴其他国家研究型大学发展教学学术的经验,研究者提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路径选择建议:其一,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知识的生成要通过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两种途径,于“研修环”与“实践环”两种模式中进行。其二,大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反思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开展本科生研究性教学;还要学习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更要关注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研究。其三,研究者借鉴图书情报领域“开放存取”的概念,提出了大学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学术交流和共享的若干措施。其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制度化要从确立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建立并完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机构、制定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具体制度人手,在观念保障、规范保障和组织保障三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