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雾起时》书影
“接天连地的山啊,叩问世间何所求。飞机落昆莎机场。下舷梯,罡风强烈,空气透亮,山峦明白。出机场,车队沿冈底斯与喜马拉雅山脉间河谷219国道飞驰,几无人烟,偶尔有野驴,身体壮硕。水极少,地呈红褐色。陆续出现了河流,心生感动。有的山上,星星点点长着叶片坚硬的草,一簇一簇的。极其不容易的。要知道,这里是‘屋脊中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在高永伟的诗文集《如雾起时》中,这一段文字总让我反复吟读,寥寥几笔,就将作者自己的心绪与西藏阿里地区的风物融为一体,读来感动非常。
我知道,高永伟一直在从事散文诗和诗歌的创作,可是不知道的是,他的散文诗的体量已可成集,连篇而出,竟蔚然大观。最近,《如雾起时》由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高永伟将自己近些年来创作的散文诗和诗歌精品——其中主要是散文诗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可以在他精炼的文字中,感受中国各地的风景和人文故事。
散文诗的写作,最紧要处在于于简短的文字中托出能直击灵魂的“刺点”,读者读毕会产生想象的延展和情感的张扬。高永伟显然深谙此道,《如雾起时》中的散文诗篇短小精悍,却总能以简短的文字击中人心,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作者善于跳出主体叙事,以外在于故事的环境速写或背景描写,来对人的生存环境作简单勾勒,衬托故事和人物的情感,使主体叙事充满张力。试看一篇《同龄人》。
“1987年生,精壮的小伙子,皮肤粗糙,是日光照晒的古铜色。一个人照顾父母,养两头牛,在村里干保洁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均已成家搬走。‘怎么还不结婚?’‘找不到啊。’‘让哥哥姐姐帮帮,父母不能都让你自己照顾。’‘他们都在外面,成家了,有自己的小孩需要养,也顾不上。’他的双眸平静,回答干脆、坦荡,如头上随便剪短的头发。我黯然。两束扎起的大草,靠在牛棚门边的墙上,青翠青翠的。”
百余字的小故事,作者的行文如砍刀一样砍去了与主体叙事无关的各种“枝叶”,只留下人物样貌描写、传递信息的对话和一句简单的环境描写——“两束扎起的大草,靠在牛棚门边的墙上,青翠青翠的”。然而,正是这一句对“青翠”大草的白描,使整个故事更为立体,也更能戳中人心。
在高永伟的文字中,充满直击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来源于他对于文字的反复锤炼,更来自于以怜悯之心生出的人文关怀。我想,这与曾任职于《中国扶贫》杂志的他长期行走于脱贫攻坚报道工作的第一线,踏遍万水千山、见惯各种人事有关。
当然,在高永伟的笔下,并不总是乡村风物,他也将敏锐的目光伸向于自己日常生活的都市,以具有个人风格的文字描写了都市生活中的种种故事,反映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相信这部分的作品,同样能引发广大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