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高等院校‘新农科’建设·植物类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出版大楼召开,会议围绕植物类新农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标准与编写规划展开深入研讨,为新时代农业人才培养与农业强国建设汇聚智慧与力量。本次会议由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联合主办,出版集团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新疆农业大学原校长蒋平安,西南大学校长王进军、副校长葛信勇、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吕典秋、植物保护学院院长蒋红波、园艺园林学院院长宋洪元,出版集团董事长张发钧、总经理靳玉军,以及全国15所高校的农科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武鹏主持。
开幕式上,葛信勇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介绍了学校在新农科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作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高校,西南大学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使命,聚焦国家农业战略需求,系统推进新农科建设。目前,西南大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为新农科教材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张献龙院士在致辞中强调,我国教材建设已进入自主发展的新阶段,植物类教材编写应聚焦农业发展需求,编写团队应实现“老中青”结合,并广泛吸纳一线教师、科研人员及企业专家参与编写,共同打造实用、前沿、接地气并能够“面向未来”的优质教材。吕典秋院长也代表主办方发言,从学科建设与需求角度突出了此套教材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作为承办单位,张发钧董事长表示,西南大学出版集团将依托四十余年出版积淀,积极推进新农科教材体系建设,坚持“政治导向、教材为本”的理念,建立选题调研、编写指导、质量审定的全过程服务机制,全力打造高质量教材体系。
在研讨环节,张献龙院士提出“八个体现、四个注意”的编写标准,明确教材建设的核心方向。王进军校长结合《植物保护学》编写实践,提出“方向比速度重要、协同比单打高效、细节比框架关键”的编写理念。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周松明确了丛书编写要求,从“决心、信心、特色”三方面阐述了集团教材建设思路。出版社高教分社社长伯古娟就编写体例、进度安排与质量把控作了系统说明。目前,《植物保护学》《果树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等教材已完成初稿或明确进度,部分教材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出版。
本次研讨会内容充实、成果丰硕,充分展示了西南大学在新农科建设中的探索实践,也凝聚了全国涉农高校与出版单位的共识。未来,出版集团将依托学校优势资源,推动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同时进一步加快数字教材研发步伐,力争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助力学科、科研与人才发展。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实施农业强国战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西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