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精彩书评  >  正文

发表时间:2024-03-13
文稿:何雨婷

202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身为一位相对“冷门”的作家,古尔纳何以打败恩古吉·瓦·提安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一众热门作家斩获诺奖?授奖辞言,是“鉴于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对文化与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1948年12月20日,古尔纳出生在非洲东海岸的桑给巴尔。古尔纳幼年时期接触并阅读了大量的阿拉伯和波斯诗歌,获得了最初的文学启蒙。1963年,英国结束了在桑给巴尔的殖民统治,但时任桑给巴尔总统谢赫·阿贝德·阿马尼·卡鲁姆对国内的阿拉伯裔和南亚裔大肆屠杀。1967年年底,古尔纳以难民身份踏上了英国国土,开启了未知的旅程。


古尔纳的文学世界与精神自救


语言、文化、经济,甚至肤色,这些因素都让古尔纳难以融入英国社会,使得少年敏感倔强的内心饱受折磨。孤独、游离、漂泊,种种复杂情绪郁结于胸,无处诉说,彼时的古尔纳迫切需要寻得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古尔纳显然是幸运的,找到了于他而言最佳的纾解方式——写作——在艰难的岁月里,从文学爱好到文学教学,从文学评论再到文学创作,古尔纳实现了自我身份的确证,完成了自我的精神自救。

古尔纳共创作了10部小说,始终秉持着共同的“流散主题”,并以“流散书写”隐喻自我身份,凭借全球化视野消解西方霸权,从而建构起合理性的个人身份和民族身份。

如何理解“流散”?一方面,文化殖民是政治殖民和经济殖民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当西方话语占据主导地位时,本土文化将被排挤到边缘,非洲人就处于“失语”状态。另一方面,非洲人因各种原因到异邦生活、求学,在跟异质文化龃龉、冲突与融合中,生发出自我身份认同、边缘化处境、种族歧视和家园找寻等问题。“流散主题”聚焦此类问题,“流散书写”尤以关注身份困境和边缘化处境为甚。

古尔纳的小说关注非洲的难民群体,反映非洲移民的个体问题、社会问题以及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等问题,从始至终都有对殖民主义及殖民统治给非洲和非洲人民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深重灾难和不尽创伤的生动描摹和深刻揭示。


古尔纳小说作品:

1.《离别的记忆》Memory of Departure, 1987

2.《朝圣者之路》Pilgrims Way, 1988

3.《多蒂》Dottie, 1990

4.《天堂》Paradise, 1994

5.《赞美沉默》Admiring Silence, 1996

6.《海边》By the Sea, 2001

7.《遗弃》Desertion, 2005

8.《最后的礼物》The Last Gift, 2011

9.《砾心》Gravel Heart, 2017

10.《来世》Afterlives, 2020


揭示世界文学多样性,构建中国非洲文学学


古尔纳获得诺奖之后,在中国掀起了介译、研究非洲文学的热潮。2023年,由西南大学出版社策划的“非洲文学研究丛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计划2024年6月出版。

该套书是我国首个非洲文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的成果。研究团队站在“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制高点,立足中国文学文化立场,融入非洲文化腠里,打破西方话语模式、批评窠臼和认识阈限,重新确立研究目标和审美标准,建立非洲文学坐标系,揭示其世界文学文化价值,建构中国学者自己的文学观、文化观、批评话语和理论体系,绘制世界文化新版图,建立世界文学新体系,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促进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非洲文学研究丛书”共10册:

《南部非洲精选文学作品研究》

《南非经典文学作品研究》

《西部非洲精选文学作品研究》

《西部非洲经典文学作品研究》

《东部和北部非洲精选文学作品研究》

《东部非洲经典文学作品研究》

《中部非洲精选文学作品研究》

《博茨瓦纳英语文学进程研究》

《古尔纳小说流散书写研究》

《非洲文学名家创作研究》

“精选文学作品”是我国首个非洲文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团队在田野调查,翻译大量文本并开展学术研究之后遴选出的。非洲文学远不止西方人认定的那部分作品,其体量和质量都远远超出西方学界的固有判断。

“经典文学作品”,是指世界文学界已经认可的非洲文学作品,包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龚古尔奖等大型文学奖的作品。但相关研究及其成果出版是以西方视角为基础的,因此在文化认同和价值判断上存在一定偏颇。该套丛书中的“经典文学作品研究”则是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判断和诠释,努力恢复非洲文学的本来面目。

“精选”与“经典”互为表里,形成互衬。

南部非洲文学是非洲文学表现最为突出的区域文学,其中的南非文学历史悠久,体裁、题材最为多样,成就也最高,故特设《南非经典文学作品研究》分册。

博茨瓦纳在历史、文化及文学发展方面可以说是非洲各国的一个缩影,而在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故特设《博茨瓦纳英语文学进程研究》分册。

2021年,坦桑尼亚作家古尔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古尔纳也立刻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因此,对古尔纳10部长篇小说进行细读细析和系统多维的学术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故特设《古尔纳小说流散书写研究》分册。

《非洲文学名家创作研究》对31位非洲作家进行考证述评,所研究的作家既包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等的奖项的著名作家,还包括项目组研究后认定的重要非洲作家和新锐作家。


非洲文学的“主流”回归


文学即人学,以“人”为中心。人又深受时代、地理、习俗等因素影响,所以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不同于西方文学,非洲文学以其独有的口述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但因经济、政治等因素,非洲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没有受到足够的认可与重视。以英美文学为主、德法日俄等国文学为辅的文学归属“主流”文学,非洲、中国等的文学被视为“非主流”文学,如此偏激的划归存在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傲慢与偏见”。

“二战”后,非洲文学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尤其是近几年,一批非洲作家,如沃勒·索因卡、纳吉布·马哈福兹、纳丁·戈迪默、J.M.库切等屡屡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龚古尔奖等文学大奖,在世界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天的非洲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界一股强劲的新生力量,且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开辟具有非洲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全球文化领域的关注热点,进而实现“主流”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