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营》是以革命战争年代为题材的一部长篇小说,由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湾区儿女》(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我的1997》(同名电视剧获评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作品)创作者李康,电视剧《浴血十四年》《一江水》的编剧吕睿和宋云共同编写而成。
小说以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军官、士兵的改造为背景,描写了以战俘管理机构“解放军官训练团”大队长高旗为代表的一批战俘管理者,与国民党将领马励武、韩浚、李仙洲等战俘,围绕着改造与反改造艰难博弈,最终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感召之下,战俘获得新生的历程。本书深入挖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意义,充分展示了信仰的伟大力量。
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常常会在一些书籍中读到被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但是我们依然有很多问题难以在这些书籍中找到答案。于是我们会好奇他们究竟去了哪里?被俘后有着怎样的生活状态?对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态度如何发生转变?等等。而《解放营》一书,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答案。全书通过细致而完整的故事性讲述,让读者仿佛置身历史的现场。
作为“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图书在挖掘和传承党的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展示了信仰的伟大力量。
从文学角度来看,小说中出场的国民党高级军官皆有原型人物,但为叙事之便,对出场人物采取了虚构化处理,重点展现他们在“训练团”与高旗、梁跃亭等中国共产党政工干部的对抗、对话,改造与反改造的博弈。对于这些虚构人物,不熟悉历史者可以感受到政治思想工作的艰难,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对解放战争熟悉的读者,则可能通过小说中的各种细节,发现蛛丝马迹,将历史逐渐还原。
从历史角度来看,书中严格遵照历史发展,将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国民党军的步步紧逼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文学与历史的融合,将国民党政府的色厉内荏、腐败贪婪,与中国共产党对信仰的坚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该书将“信仰”这一抽象概念,具象为改造被俘国民党高官的行动。以生动的人物、生活的情节深入挖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将“共产党之信仰,中国之信仰,人民之信仰”发扬光大。